考試范圍
運動訓練學
1 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
1.1 競技體育引論
1.2 運動訓練學及其理論體系
1.3 運動成績與運動員競技能力
2 運動員選材
2.1 運動員選材概述
3 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
3.1 競技需要與定向發(fā)展原則
3.2 系統(tǒng)訓練與周期安排原則
3.3 集群組訓與區(qū)別對待原則
3.4 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原則
3.5 導向激勵與有效控制原則
4 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
4.1 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概述
4.2 運動訓練方法體系與應用
4.3 運動訓練手段體系與應用
5 運動員體能及其訓練
5.1 運動員體能訓練概述
5.2 身體形態(tài)及其訓練
6 運動員技術能力及訓練
6.1 運動技術與運動員技術能力
6.2 技術訓練常用方法
6.3 運動技術訓練的基本要求
7 運動員戰(zhàn)術能力及其訓練
7.1 競技戰(zhàn)術與運動員戰(zhàn)術能力
7.2 戰(zhàn)術訓練方法
7.3 戰(zhàn)術方案的制定
7.4 戰(zhàn)術訓練的基本要求
8 運動員心理能力與運動智能及其訓練
8.1 運動員心理能力及其訓練
8.2 運動智能及其訓練
8.3 運動員心理訓練與智能訓練的相關問題
運動生理學
1 緒論
1.1 生命的基本特征
1.2 人體生理機能的調(diào)節(jié)
2 骨骼肌機能
2.1 肌肉收縮的原理
2.2 肌肉收縮的幾種形式
2.3 骨骼肌纖維形態(tài)、生理及代謝特征
2.4 骨骼肌纖維類型與運動的關系
3 血液
3.1 體液概念及血液組成
3.2 內(nèi)環(huán)境概念及生理意義
3.3 血液緩沖對及其堿儲備作用
4 循環(huán)機能
4.1 心輸出量及其影響因素
4.2 動脈血壓的成因及其影響因素
4.3 運動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
5 呼吸機能
5.1 呼吸過程與肺通氣功能評價
5.2 肺換氣和組織換氣
5.3 氧解離曲線意義及影響因素
5.4 運動時的合理呼吸
6 物質(zhì)與能量代謝
6.1 肌肉活動與物質(zhì)能量代謝的相關概念
6.2 糖有氧無氧代謝與運動補糖
6.3 脂肪代謝與運動減肥
6.4 人體運動的能量供能系統(tǒng)及項目特點
7 腎臟功能
7.1 運動性蛋白尿
7.2 運動性血尿
8 內(nèi)分泌功能
8.1 主要激素的生物學作用
8.2 糖皮質(zhì)激素與應激反應
8.3 兒茶酚胺與“應急”反應
8.4 胰島素
9 感覺與神經(jīng)機能
9.1 視覺器官組成
9.2 前庭反射與前庭機能穩(wěn)定性
9.3 本體感覺
9.4 牽張反射與狀態(tài)反射
10 運動技能
10.1 運動技能運動技能的概念和分類
10.2 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10.3 體育教學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
11 有氧、無氧工作能力
11.1 最大攝氧量概念
11.2 最大攝氧量影響因素
11.3 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訓練方法
11.4 無氧工作能力生理基礎及訓練方法
12 身體素質(zhì)
12.1 力量素質(zhì)生理基礎及訓練原則與方法
12.2 速度素質(zhì)生理基礎及訓練原則與方法
12.3 有氧耐力的生理學基礎及其訓練方法
12.4 無氧耐力的生理學基礎及其訓練方法
13 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變化規(guī)律
13.1 賽前狀態(tài)產(chǎn)生原因與準備活動機理
13.2 極點與第二次呼吸
13.3 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
13.4 運動性疲勞產(chǎn)生機制
13.5 超量恢復及其措施
學校體育學
1 學校體育的歷史沿革與思想演變
1.1 現(xiàn)代學校體育的形成
1.2 中國學校體育的發(fā)展
2 學校體育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1 學校體育與學生身體發(fā)展
2.2 學校體育與學生心理發(fā)展
2.3 學校體育與學生社會適應
2.4 學校體育與學生動作發(fā)展
3 我國學校體育目的與目標
3.1 學校體育的結構與作用
3.2 我國學校體育目的與目標
3.3 實現(xiàn)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要求
4 學校體育的制度與組織管理
4.1 我國現(xiàn)行學校體育制度與法規(guī)
5 體育課程編制與實施
5.1 體育課程的特點
5.2 體育課程的學科基礎
5.3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制定
5.4 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過程及注意問題
6 體育教學的特點、目標與內(nèi)容
6.1 體育教學的特點
6.2 體育教學(學習)目標
6.3 體育教學內(nèi)容
7 體育教學方法與組織
7.1 體育教學方法
7.2 體育教學組織管理
8 體育教學設計
8.1 體育教學設計概述
8.2 體育教學設計的過程及要素
8.3 體育教學計劃的設計
9 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與教學評價
9.1 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
9.2 體育教師教學評價
10 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10.1 體育與健康課程內(nèi)容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10.2 人力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
11 體育課教學
11.1 體育與健康課的類型與結構
11.2 體育實踐課的密度與運動負荷
11.3 體育課的準備與分析
12 課余體育
12.1 課外體育活動的特點、組織形式及實施
12.2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特點、組織形式及實施
12.3 學校課余體育競賽的特點、組織形式及實施
13 體育教師
13.1 體育教師的特征
13.2 體育教師的工作與研究
13.3 體育教師的終身學習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nèi)與您聯(lián)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