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

在職研究生關注排名:No.127

國關在職研究生注意—冷戰(zhàn)后日本社民黨的新變化

  原標題為:冷戰(zhàn)以后日本社民黨(社會黨)的新變化

  國際關系在職研究生頻道訊:當下,中國與日本正面臨著自冷戰(zhàn)之后最為緊張的時候,最為國際關系的學員,我們應該做到“知己知彼”,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加好的判斷。本文來源:《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在蘇東劇變以后,日本社會黨無論是黨的基本理論還是內外政策都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受國際國內形勢的影響,日本社會黨在匆忙與混亂之中進一步調整了其基本理論以及一直堅持的傳統政策,甚至將黨名改為社會民主黨,但這并未阻止其逐步下滑的趨勢。盡管社會黨在20世紀90年代實現了上臺執(zhí)政的理想,但在與夙敵日本自民黨合作期間,由于大幅調整其基本政策以迎合自民黨和保守勢力,社民黨在左與右之間迷失了方向,致使其力量和影響不斷縮小。最后,社民黨(社會黨)從原先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第二大黨成為一個毫無作為的小黨。在退出執(zhí)政聯盟后,社民黨重新回歸執(zhí)政前的政策,并保持固有的革新特色。目前,社民黨在眾議院擁有6席,在參議院擁有5席。這說明社民黨在冷戰(zhàn)以后的發(fā)展日漸式微,已經很難重現昔日社會黨的輝煌。盡管如此,作為革新政黨和反對黨,社民黨仍然在日本政壇發(fā)揮著一定的影響和作用。

  一、基本理論的新變化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于發(fā)展多年停滯,日本社會黨開始轉向,即從以左派為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向西歐社會民主主義靠攏。1986年,社會黨通過了新宣言,即《1986年宣言》。新宣言規(guī)定黨的性質不是“階級政黨”,而是“代表所有國民并向所有人開放的國民政黨”。新宣言放棄了過去一貫堅持的“科學社會主義”,指出“以人類解放為目標的社會主義不變的根本理念是對人的尊重”,(注:[日]飯塚繁太郎等《結黨40年•日本社會黨》行政問題研究所1985年版第3頁。)也就是人道主義。因此,“已有的社會主義的性質同日本社會黨所追求的社會主義是不同的,其方向也不一樣”。強調在資本主義制度和議會制的范圍內通過分權、參與和自治,進行漸進的改革,“消除資本主義的弊端”,進入社會主義。新宣言不僅取代了此前一直在黨內占主導地位的左派綱領《日本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它全面改變了過去的路線,“否定了過去的激進路線,更加接近西歐的社會民主主義”。(注:參見1989年7月19日《人民日報》。)這說明,社會黨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革新色彩在逐漸淡化。

  但社會黨下決心以社會民主主義為理論基礎還是在蘇東劇變之后。冷戰(zhàn)的結束使二戰(zhàn)后日本保革對立政治存在的基礎消失了。在此形勢下,日本社會黨于1990年召開了第55屆全國大會。大會再次強調,社會黨“無論就其性質還是基礎而言,都是代表所有國民并向所有人開放的國民政黨”。大會決定從黨綱中刪除“和平、民主地實現社會主義”等字句,改為“選擇社會主義最民主的方針——社會民主主義”。1991年,社會黨認為,冷戰(zhàn)結束后,“代替以經濟效率為首的價值觀,以生活和心靈的充實為最大價值的時代”開始了。這是“新宣言”后的新的現實。為了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新宣言”,“鮮明地提出以社會民主主義為方向的新政策”,社會黨在“新宣言”的基礎上對黨進行改革,并設立“新宣言”改正作業(yè)委員會,起草新的宣言。1993年6月7日,社會黨在經過黨內討論后發(fā)表了《對政權的挑戰(zhàn)——93年宣言》。

  《93年宣言》鮮明地提出社會黨“是以新社會民主主義為基礎的國民政黨”,其基本理念是“自由、公正、合作”。以此為基礎,“實現和平、人權、環(huán)境、福祉、分權的基本政策目標”?!巴ㄟ^公正的多樣化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實現將理念和政策目標具體化的以生活優(yōu)先的社會,這個持續(xù)的過程就是社會民主主義”?!靶浴边€指出,“蘇聯、東歐的崩潰證明了一黨專政、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和生產手段國有化等社會主義手段的錯誤?!鄙鐣h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但“為了進行公平的分配和保護環(huán)境,公正的規(guī)制是必要的”。因此,社民黨“以市場經濟與公正的規(guī)制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混合經濟為基礎,以議會制民主主義為基本,輔以直接民主主義”,“取代經濟效率優(yōu)先的價值觀,創(chuàng)造以生活和心靈的滿足為最大價值的時代”,“高舉以公正、公平為重點的政策,與以偏重競爭的保守黨進行對抗”。“宣言”提出,社會黨將“與保守自由階層共同攜手,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憲法為基礎,建立聯合政權”。(注:《對政權的挑戰(zhàn)——93年宣言》,載于《社會黨月刊》1993年第7期。)因此,《93年宣言》實現了社會黨向社會民主主義的轉型。

  但是,社會黨的轉型并沒有挽回其下滑的勢頭。在1993年的大選中,社會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其議席由原來的134席銳減到70席。這次慘敗對社會黨震動很大。但社會黨堅持社會民主主義的道路并沒有改變。相反地,在加入聯合政權后,特別是其委員長村山富市作為首相上臺執(zhí)政后,社會黨全面改變了其傳統政策,如放棄“非武裝中立”的立場,承認自衛(wèi)隊符合憲法,堅持日美安保條約,在憲法允許的范圍內派兵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承認“日之丸”為國旗、“君之代”為國歌等。隨著向社會民主主義的轉型和基本政策的大幅修改,社會黨失去了存在的基礎,也就沒有繼續(xù)存在下去的必要。這一點,黨內各派已達成共識,并醞釀成立新黨。1995年3月,社會黨提出《95年宣言——新的基本價值和政策目標》。

  《95年宣言》提出要“對應冷戰(zhàn)和55年體制崩潰后市民的政治意識的變化”,集結“民主主義、自由”勢力組成新黨。“新黨不是狹義的國民政黨,而是擔當新時代重任的寬容的市民政黨”。新黨以社會民主主義為基本理論?!吧鐣裰髦髁x是在社會各領域為實現自由和民主主義的改革運動”,其基本價值是“公正、共生、和平、創(chuàng)造”。這是新黨的政策和社會秩序的基礎。(注:《95年宣言——新的基本價值和政策目標》,載于《社會黨月刊》1995年第4期。)1995年9月,社會黨召開第63次臨時大會。大會作出了解散社會黨,成立民主主義的、自由的新黨的決定。11月,社會黨召開社會黨建黨50周年大會。大會對社會黨建黨以來的歷史作了總結,認為“社會主義的反體制思維……在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活力面前有其局限性”,因而決定同社會主義路線訣別。

  1996年1月,日本社會黨在第64次臨時黨大會上改名為“社會民主黨”。大會通過了社民黨的基本理念、基本政策和黨則。黨則規(guī)定社會民主黨是“由社會民主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等各界人士參加的開放性政黨”。社會民主黨“將創(chuàng)造最尊重人的尊嚴、公正與公平、自由與民主以及人的個性與團結的文化和社會,同時社會民主黨遵守日本國憲法主張的主權在民、永久和平、基本人權和協調的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理念”。

  盡管日本社民黨的基本綱領以社會民主主義為基礎,但其對社會民主主義的理解存在不足,并時常引起分歧和爭論。早在《93年宣言》出籠時,社會黨黨內就對社會民主主義觀進行非議。只是在新黨運動遇到挫折、社會黨分裂以及民主黨誕生之后,社民黨才將黨的基本性質再度轉換為社會民主主義。社民黨成立后,設立了“社會民主主義政策中心”,跟蹤西歐社會民主主義的新動向,努力進行“社會民主主義構想”理論研究,以彌補對社會民主主義理解的不足。2001年,社民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要發(fā)表“社會民主主義宣言”,以統一黨內認識,加強黨的建設。但計劃用一年時間完成的這個宣言,直到2004年4月日本社會民主黨第九次臨時全國大會才提出第一次草案,即《社會民主主義宣言2005(第1次草案)》(以下簡稱《宣言》)。

  《宣言》指出,“社會民主主義是保障人們多種的價值觀和個人的尊嚴,在社會所有領域高舉擴充、實現民主主義的理想。在努力構筑體制的同時,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構筑尊重聯合與相互協調的社會?!?注:《社會民主主義宣言2005(第1次草案)》,2004年4月。)宣言指出,日本社會民主主義的基本理念是“和平、自由、平等、共生”。這四個理念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相互關聯、互為補充的,是“社會生活的維持和發(fā)展所不可缺少的”。此外,日本社民黨已經完全拋棄了社會黨時期的“革命”概念,而走上了和平的、通過選舉來實現政權更迭的議會道路?!缎浴分赋觯爸匾曌h會制民主主義的機能和作用”,絕不能使其空洞化和形式化,并要通過強化直接民主主義、充實情報公開制度來“完善議會制民主主義”。

  二、基本政策的新變化

  20世紀80年代中期,社會黨在發(fā)表新宣言后,即開始采取比較現實的政策,對以前固守的政策也采取靈活的態(tài)度。1987年,社會黨書記長山口鶴男發(fā)表社會黨政策新見解,承認日美安保條約是“現實存在”,主張把自衛(wèi)隊限制在“專守防衛(wèi)”的范圍內。這就是所謂的“山口見解”。1989年8月,山口又提出關于在野黨聯合政權的政策新見解,主張在政治上以民主和自由作為基本出發(fā)點,經濟上實行自由的市場經濟,外交上繼續(xù)堅持日美安保條約,并承認自衛(wèi)隊的存在。9月,土井在黨的第五次政策會議上也表示,社會黨的目標是建立聯合政權,并以保持迄今政府外交政策的連續(xù)性為前提,即繼續(xù)維持自衛(wèi)隊和日美安保條約的存在。(注:[日]加藤寬、田久保忠彥、吉田忠于《社會黨の政策お衡く》啟正社1989年版第206—222頁。)這就是所謂的“土井提言”。但社會黨政策的大幅調整是在其參加聯合政權尤其是與自民黨組成內閣期間。

  1994年,社會黨與自民黨兩個在冷戰(zhàn)時代互相對立近50年的政黨組成聯合政權。由于社會黨的實力在冷戰(zhàn)以后已經大不如前,因此,盡管社會黨黨首村山富市任內閣首相,但占據內閣主導地位的仍然是自民黨。出于聯合政權的需要,社會黨逐漸調整、修改傳統的內外政策,使其與執(zhí)政黨地位相適應。從某種意義上講,社會黨調整、修改政策的實質是要向自民黨靠攏,維持聯合政權。1994年9月,社會黨召開臨時代表大會,在經過激烈的討論后通過了《我黨對當前政局的基本姿態(tài)》的決議案。決議指出:“冷戰(zhàn)結構和1955年體制已經崩潰,社會黨已經變成支撐首相的負有責任的政黨。根據這種觀點,我們黨對于包括安全防衛(wèi)政策在內的重要政策要加以修改?!?注:參見1994年9月4日[日]《產經新聞》。)這主要包括:(1)關于自衛(wèi)隊。決議根據裁減軍備的方針,承認自衛(wèi)隊是為了自衛(wèi)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實力組織,并認為現在的自衛(wèi)隊是在憲法的范圍內設置的。(2)關于日美安保條約。決議指出,繼續(xù)堅持日美安全保障條約。(3)關于“太陽旗”、“君之代”和二戰(zhàn)結束50周年的問題。決議指出,我們黨認為“太陽旗”是國旗,“君之代”是國歌。這種認識在國民中間已扎下根來,我們黨尊重國民的認識。(4)關于能源問題。我們黨認為已在運轉的核電站是在確立替代能源之前的一種過渡性能源。

  在對黨的基本政策作出大幅修改后,社會黨開始了由過去的“抵抗政黨”向名副其實的執(zhí)政黨過渡的歷史性轉變。然而,讓社會黨始料不及的是,社會黨的變臉不僅沒有得到真正的保守政黨和保守人士的認同和接受,相反,后者仍然把社會黨看成是革新政黨。更重要的是,社會黨因此造成了黨內的矛盾和分裂,并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和信任。可以說,這一時期是社會黨(社民黨)最動蕩、變化最大、實力和影響最小的時期。這主要表現在社會黨(社民黨)的地位和實力一直在下降,即從最大的在野黨逐步淪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小黨,并從一個特色鮮明的政黨成為了一個毫無特色和個性、毫無吸引力的政黨。在這種情況下,社會黨更名為社會民主黨,以期實現脫胎換骨的變化。與此同時,社民黨也在努力探索一條不同于原社會黨和保守黨的道路,以吸引選民的支持。

  1998年6月1日,社民黨解除對自民黨的閣外支持。這意味著社民黨中止了與自民黨近四年的合作關系,開始了黨的再建與政策的新探索。此時歐洲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的全面勝利極大地刺激和鼓舞了日本社民黨。在社民黨看來,歐洲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的勝利是維護了處于“市場至上”的歐洲社會中的弱小群體的利益。因而,要努力實現“聯合與共生”的社會,實現社會公正。正如社民黨黨首土井多賀子在當年舉行的社民黨臨時全國大會上所說的,要“將(社會民主主義)理念與政策貫徹到具體的行動中去”。1999年,社民黨提出,今后黨要作為(與執(zhí)政黨)對抗的軸心,提出鮮明的政策。經過多年的探索,社民黨提出了一套具有革新色彩的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締造令人安心的生活。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社會保障。日本社民黨認為,在高度經濟成長過程中日益龐大、僵化的日本社會保障制度,在經歷泡沫經濟崩潰后的十多年時間里,已經不適應高齡化的日本經濟社會形勢。針對自民黨削減支出、提高保險費用等增加國民負擔的措施,社民黨認為,現在是向高福利、適當負擔的社會民主主義政治轉化的時候了。社民黨認為,未來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要向五個方向轉化:從被給予的福利向作為權利來選擇的福利轉化;從偏重現金給付向充實服務給付轉化;在撫育兒童和教育孩子方面,擴大對家庭的給付;根據各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分權型的福利;從設施的隔離向地區(qū)的共同生活轉化。具體來說,就是建立信賴、公平、安心的年金制度;實現可選擇性;提供安心的醫(yī)療;援助家庭;創(chuàng)造與殘疾人共同生活的社會;住房是福利的基礎等。(2)雇傭勞動。這主要有:通過雇傭創(chuàng)造安心、安全的未來;在生活重建方面最優(yōu)先的是雇傭、失業(yè)對策;將《雇傭繼續(xù)保障法制大綱》具體化;建立重視女性、年輕勞動者的政策、制度體系;再構筑日本式長期雇傭的慣例;擴大殘疾人就業(yè)機會等。(3)創(chuàng)造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yè)。這主要有:使人、地區(qū)充滿活力的經濟活性計劃;中小企業(yè)和地區(qū)充滿活力的自立型經濟等。

  (二)締造可信賴的政治。社民黨認為,有必要對日本政治目前存在著的腐敗體制進行改革,締造干凈、可信賴的政治。這主要有:(1)確立作為“政治原點”的政治倫理和推進防止政治腐敗的措施。如禁止企業(yè)、團體獻金;推進政治資金公開制度;修改政治倫理法;對政黨助成法進行適當的修改。(2)實現反映民意的公正的選舉制度。如修改以比例代表為中心的選舉制度;進行非限制性名薄式的轉換;反對削減議員定額。(3)推進國民參加政治。如實現18歲選舉權;完善海上投票;保障確立候補權;重新評價選舉運動;保障殘疾人行使選舉權。(4)進行以國民為本位的開放的民主的行政改革。如集權、官治向分權、自治進行轉變;確立保障“知情權”的信息公開法;推進參加行政;致力于符合國民需要的事業(yè)、政策;強化國會機能;導入咨詢的國民投票制度。(5)實現民主的透明的公務員制度改革。如撤回2001年12月閣議決定的《公務員制度改革大綱》,實現徹底的公務員制度改革;保障公務員的勞動基本權;廢除封閉的特權的公務員職業(yè)制度;保障公務員的政治中立性等。(6)反對國家監(jiān)視社會,維護個人私生活權利。如從根本上修改個人信息保護關聯法;制定保護隱私法等。

  (三)締造和平。社民黨認為,21世紀的世界必須從軍事集團之間的對立和均衡體制向構造以多個國家之間的信賴和協調為基礎的新安全保障體制轉變,要在世界范圍內擴大和平憲法的理念,實現非軍事的和平。社民黨強調,關于轉變安全保障的想法,必須以經濟開發(fā)、環(huán)境保護、人權等“人類安全保障”觀點為中心,并從不只是政府之間而且要從民間和自治體制之間的交流、非政府組織(NGO)的活動等21世紀國際社會主要構成要素來考慮。具體來講,就是:(1)基于人類安全保障的立場,進行安全保障環(huán)境的整備。如社民黨要在世界范圍內闡發(fā)和平憲法精神的同時,為消除一切暴力和差距的和平世界而努力;根據憲法第九條規(guī)定,要在國會通過“非核不戰(zhàn)國家宣言”的決議,要求聯合國承認日本“非核不戰(zhàn)國家”的地位;保持公正的歷史認識,進行戰(zhàn)爭被害者的補償和清算,希望早日通過在國會圖書館設置永久和平調查局、查明歷史事實的“國立國會圖書館法修正案”以及為解決從軍慰安婦問題的“戰(zhàn)時性強制被害者問題促進解決法案”,解決戰(zhàn)后補償問題;與北朝鮮進行邦交正?;簧?,早日解決戰(zhàn)后遺留問題,即進行合理賠償(或經濟援助),早日解決綁架問題;向重視以“政府開發(fā)援助”(ODA)為基礎的社會開發(fā)、人權、女性支援、環(huán)境保護等“人類安全保障”轉變等。(2)削弱對日美安保的依賴,構筑多國間的安全保障體制。如在削弱日美安保條約軍事同盟作用的同時,向以經濟、文化方面的協作為中心的友好和平條約轉變;脫離對日美兩國間軍事同盟關系的過度依賴,推進亞洲、太平洋多國間安全保障對話;通過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以期緩和東北亞的緊張局勢,在六國框架內解決北朝鮮核問題,推進多國間安全保障對話;根據東盟地區(qū)論壇和歐洲安保合作機構,在東北亞地區(qū)設立“東北亞綜合安全保障機構”;優(yōu)先解除負擔最重的沖繩,逐步整理、縮小直至撤消全國美國軍事基地;徹底修改在日美軍的設施使用、區(qū)域、裁判管轄權、經費分擔等日美地位協定,確立與早期德國(NATO地位協定)同等的國內法優(yōu)先原則;反對整備侵害國民基本人權的有事體制,反對日本的戰(zhàn)爭國家化,反對強制自治體和民間、國民對戰(zhàn)爭的協助等。(3)縮小、改編自衛(wèi)隊,實現和平憲法的理念。如為實現以憲法理念為基礎的政策,制定“和平基本法”,將龐大的自衛(wèi)隊的規(guī)模和裝備縮小至必要的最小水準,實現非軍事手段的安全保障政策;嚴守專守防衛(wèi)理念,控制攻擊裝備的保有量等。(4)在非軍事方面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如積極派遣針對海外大規(guī)模災害的國際緊急援助隊以及針對發(fā)展中國家的青年海外合作隊;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遵守PKO(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五原則,在憲法框架內進行人道的國際救援活動;強烈反對自衛(wèi)隊參加以軍事行動為目的的多國部隊;反對向伊拉克派遣自衛(wèi)隊,希望早日撤兵;強烈反對制定自衛(wèi)隊海外派兵的永久法等。(5)實現東北亞無核化以及沒有核和戰(zhàn)爭的21世紀。例如,所有核國家發(fā)表不先發(fā)制人的宣言,并以條約化為目標;將非核三原則法制化;根據日本、韓國、北朝鮮、蒙古非核四國的一致意見,使核武國家承認創(chuàng)設“東北亞非核地帶”;重新評價安全保障理事會,推進聯合國民主改革,以非大國主義的民主化聯合國為目標;強化國際人道主義法案,阻止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等。

  三、對外政策的變化

  在55年體制下,社民黨的前身社會黨作為第一在野黨是對抗自民黨的主要力量,但在如何聯合其他政黨對抗自民黨以至實現政權更迭方面,社會黨顯然缺乏有效的辦法和措施。這主要是因為,社會黨的對外政策意識形態(tài)色彩濃厚,方式比較單一,如既拒絕與左的共產黨合作,又與右的自民黨對峙,這種以意識形態(tài)來決定合作對象的做法隨著日本社會的發(fā)展逐漸失去了活力和國民的支持。冷戰(zhàn)結束以后,55年體制隨之瓦解,意識形態(tài)的相對淡化,與國計民生相關的問題相對突出,使得日本各政黨面臨著全新的挑戰(zhàn)。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社民黨的對外政策有了很大變化,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社民黨淡化意識形態(tài)色彩,注重政策協調,從而加強了與各政黨的合作。冷戰(zhàn)期間,社會黨一直高舉打倒自民黨的大旗,并將自己與共產黨區(qū)別開來。但在冷戰(zhàn)以后,隨著自身實力的弱化,社會黨不得不加強與包括夙敵自民黨和共產黨在內的其他各政黨的合作。從1994年開始,社會黨(后改為社民黨)與自民黨建立了聯合政權。雖然后來社民黨退出內閣,但仍對自民黨政權實行閣外合作的方針。這種閣外合作直到1998年5月底才解除。從這以后,社民黨與其他在野黨經常加強合作與聯系。1999年,執(zhí)政的自民黨與自由黨提出要削減比例代表的數量。這是自民黨為進一步鞏固自身勢力范圍而采取的一項戰(zhàn)略舉措。社民黨、民主黨、共產黨3個在野黨進行了據理力爭,迫使自民黨慎重對待此事。隨后,為應付執(zhí)政黨的多數暴政,社民黨、民主黨、共產黨于2000年1月底就日本第147次國會所議事項達成合作協議。2000年5月,日本首相森喜郎發(fā)表“日本是以天皇為中心的神國”的言論。對此,社民黨、民主黨、共產黨、自由黨四黨舉行黨首會談,對森喜郎的言論進行批駁,認為其言論違反了憲法。針對森首相的屢次“失言”,黨首會談還提出由四黨共同提出對森內閣的不信任案。2001年3月,在野四黨再次提出對森內閣的不信任案。由于執(zhí)政黨在眾議院占有絕對多數,不信任案被否決,但在野黨以此向國民表明了其態(tài)度和立場。2002年12月,社民黨與民主黨、自由黨舉行黨首會談,就共同策劃以雇傭和經濟問題為中心提出議案達成一致意見??梢哉f,社民黨通過與其他政黨的合作,改變了自身的形象,不僅獲得了國民的關心與期待,而且很好地維護了自身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社民黨通過與其他在野黨的合作與交流,很好地向國民顯示了在野黨力量的存在。

  其次,社民黨改變了以前只注重工會而不注重其他社會團體的政策。社民黨的前身社會黨的主要社會基礎是工會,即“總評”。社會黨在黨員的獲得、選舉中提出候選人、提供政治資金、選舉中拉票、在大眾運動中動員工會組織、會員等各個方面都依賴于工會。但是,當勞工運動逐漸變得保守、右傾的時候,特別是在工會組織實行勞資協調的方針后,激進、戰(zhàn)斗的社會黨已經不能再對其進行指導,也無法對其施加影響力了。在這種情況下,社會黨不得不調整政策以適應勞工運動的發(fā)展。事實上,“總評內部右派的指導與社會黨的右傾化是相輔相成的”。(注:[日]巖井章《社會黨與總評》十月社1988年版第2頁。)1989年總評解散,與右派工會共同組成日本勞動組合總聯合會(簡稱“聯合”)。在社會黨—總評集團解體后,“聯合”決定支持社會黨、民社黨、公明黨、社民聯。這對社會黨是個打擊。勞工運動的右傾使得社會黨不得不適應這種變化。這樣,社會黨將不得不改變政策,與其他社會團體合作,以獲得更多更廣泛的支持。目前,社民黨與一些非政府組織如日本禁止原子彈國民會議、市民團體和工會組織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和接觸。通過這些活動,社民黨一方面宣傳了自己的理論和思想,使國民和社會團體了解自己在某一方面或領域的立場和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吸引國民和社會團體參加本黨組織的活動甚至加入組織。如社民黨一般每年都要參加禁止原子彈世界大會,這表明了社民黨反戰(zhàn)、反原子彈的立場。在小泉內閣強行派兵伊拉克之后,社民黨開展了阻止派兵、中止派兵和撤兵運動。又如2003年3月,在美英攻擊伊拉克一周年之際,社民黨積極參加勞動團體和市民團體的集會,并在全國各地進行街頭宣講和集會。

  第三,社民黨加強對外聯系,擴大對外交往。雖然身為在野黨,但社民黨仍然將擴大對外交往和對外交流作為重要方針,以擴大自身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符合時代潮流的方針政策。2000年3月,社民黨主持召開社會黨國際亞太委員會。社民黨黨首土井多賀子提出創(chuàng)設東北亞綜合安全機構,得到與會13國代表和3個國際組織的認同。2001年1月,土井多賀子率團訪問中國,與江澤民主席就六方會談及東北亞安全等問題進行了交流。2000年,社民黨訪問團在韓國與金大中、在俄羅斯與葉利欽就此問題進行交談。這為社民黨后來《21世紀的和平構想》的出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社民黨繼承了社會黨的和平友好外交政策,繼續(xù)與社會黨時期的老朋友交往交流。冷戰(zhàn)后,尤其是在小泉政權上臺以后,社民黨加強了與中國共產黨的交流。土井多賀子、淵上貞雄等社民黨黨首多次訪華,加強兩黨兩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紀念日中邦交正?;?0周年之際,土井多賀子、山內惠子參加中日女性交流大會,并發(fā)表《中日婦女友好宣言》,希望兩國婦女努力把中日友好事業(yè)推向更新階段,并積極維護本地區(qū)及世界和平,為爭取更加鞏固的國際和平環(huán)境而努力。在小泉內閣一意孤行地參拜靖國神社使中日關系陷入困境之時,土井多賀子多次訪華,與中國領導人就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梢哉f,社民黨推行的在野黨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執(zhí)政黨的外交失誤所造成的惡劣影響。

  此外,社民黨還注重與社會黨國際的交流與合作。日本社民黨是社會黨國際的成員,但其前身社會黨在其前期很少參加社會黨國際的活動,甚至不認同社會黨國際的基本理論。直到社會黨改變其基本理論和方向之后,這種狀況才得到改變。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西歐社會黨的崛起,社民黨加強了與社會黨國際的交流。從1997年開始,社民黨幾乎每年都要參加社會黨國際的活動。如1997年,社民黨派代表參加社會黨國際全球進步委員會,討論“21世紀社會民主主義的作用”。2001年,社會黨國際亞太委員會在東京召開。作為東道主,社民黨邀請韓國和朝鮮兩國政黨參加。會議還發(fā)表《東京宣言》,肯定了朝鮮半島南北首腦會談的成果。2002年2月,社會黨國際召開理事會。擔任社會黨國際副主席的土井多賀子在會上就日本和平憲法的意義及在向伊拉克派兵問題上的立場作了說明。通過這些交流,社民黨進一步擴大了交往合作的范圍,提高了自身的理論水平,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本文轉載于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在職研究生 

報考資格評估
請?zhí)峁┮韵滦畔ⅲ猩蠋煏M快與您聯系。符合報考條件者為您提供正式的報名表,我們承諾對您的個人信息嚴格保密。
0/300
精彩留言